当前位置:
技能成就梦想 教育筑牢基石
来源: | 作者:xutu123 | 发布时间: 2994天前 | 256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715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。帮助青年技能成才,是技工教育的重中之重。在世界青年技工日即将到来之际,我们特邀三位技工教育的实践者,阐释对青年技能提升与技工教育发展间的互动关系的思考,以启思路。


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军——技工教育是就业教育和民生教育

   在世界青年技能日即将到来之际,回顾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历程,我们深深体会到:技工教育就是就业教育,技工教育就是民生教育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,让更多的青少年提高职业素养、掌握职业技能,高质量稳定就业,进而成就个人梦想,是每一位技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荣耀。

   第一,技工教育归根结底是就业教育。学院在专业结构、培养目标、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要以就业为导向,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核心。学校应通过与更多大中型企业合作、开设就业创业课程、提供相关指导等方式,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平台和服务,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。

   第二,技工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。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,培养出高层次、高水平的技能人才,必须走专业化道路,而不能发现所谓的热门专业就蜂拥而上,致使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,原有的专业优势也丢掉了。我认为,技工院校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在“专”(专业突出)上求深化,在“特”(特色鲜明)上求突破,在“高”(高端引领)上求发展。只有专注,才能形成突出的优势专业和鲜明的办学特色,才能在特定领域实现高端引领。

   第三,以技能大赛为引领,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改。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,也是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最好的试金石和风向标。世界技能大赛各赛项的评判标准也是我们各个专业的建设标准。技工院校应紧紧盯住世界技能大赛,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技能节和技能周活动,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、训练和比赛条件,并积极争办省级和国家级世界技能大赛,或成为其集训基地。

   总之,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技工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,有利于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出,有利于技工院校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日益形成。技工院校应全力推进自身专业化、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,为广大青少年求学就业铺就更宽广的道路。


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——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

   近年来,我国越来越重视青年技能培养工作,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就此发表讲话,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,旨在形成“不唯学历凭能力”“崇尚一技之长”的技能成才氛围。我国青年技能培养工作成效也日渐凸 显,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,创造了历史。

   技能成才的道路现在越来越畅通、含金量越来越高,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。要实现技能成才平台的健康持续发展,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。政府部门制定出台修正完善技能人才培养、发展的相关政策,为平台的运行提供纲领支撑;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师学院等单位,充分运用好国家政策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搞好专业建设,做好技能人才培养的孵化器;企业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对于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给予规划引领,畅通发展渠道,提升发展空间和质量。

   只要以上三个层面做到位,就能使技能人才发展空间质量得到明确保证、社会地位得以有效提升,技能成才道路将成为社会发展渠道中的一个重要平台,这对于促进社会科学、和谐、健康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。

山东劳动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崔秋立——技能永恒技能人才的事业永恒

   作为人类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一种必备能力,技能与科学技术一样,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,世代传承,生生不息。不断地提升改进弘扬技能,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。培养和造就适应科技发展、时代进步的技能人才,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
   我们欣喜地看到,今天的中国,技能的作用与价值已经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,由世界技能大赛掀起的技能学习浪潮,正在蓬勃兴起,荡涤着一切旧的观念和价值观。中国社会对于技能的理解,正在由经验的、感性的认识,逐步升华为理性的思考。国家围绕技能传承和发展,正在构建新的政策体系,培育新的体制机制。这些都必将带来人才观念、人才格局的变化和技能的振兴,这也许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。

   技能永恒,技能人才的事业永恒。作为技能积累、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承载者,技工院校正在从这深刻变化中续写辉煌。技工教育工作者们,应当不忘初心,坚定信心,继续前进。坚守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,在国家的技能振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,为人类的技能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。当今,工业文明正在步入“工业4.0时代”,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技能内涵和形态的发展变化,与时俱进,不断调整更新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模式,始终占据技能人才培养的制高点。要坚持人文职业素养、工匠精神与高超技能的结合,现代科技知识、信息技术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,一技之长与复合能力培养的结合,培养更多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职业精神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。